2024年底,國家重磅發布了《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行動計劃(2024—2028年)》與《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》,明確提出可信數據空間作為新型數據基礎設施。
通過加快可信數據空間建設,構建起數據安全流通的信任機制與價值轉化路徑,推動我國數據要素市場的發展,促進數據資源的優化配置與高效利用,為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。
國家數據基礎設施總體架構圖
官方定義:
專家解讀:
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鄔賀銓在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專訪中,生動形象地將“可信數據空間”描述為:“有圍欄的數據空間”。
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鄔賀銓
在可信數據空間中,雖然可以利用隱私計算、區塊鏈等技術提升“可信管控”核心能力,但穩固的數據安全基礎防護能力才是核心保障,才能真正確保數據資源和數據產品的安全性。
在可信數據空間中參與方有:可信數據空間運營方、可信數據提供方、可信數據使用方、可信數據服務方,由于角色不同,其在安全需求上的側重點也有所差異:
1、需要梳理內部數據資產并分類分級,整理可供流通的數據清單。
2、數據發布到可信數據空間,在參與流通前,需要對敏感數據進行脫敏,以及對數據嵌入水印標簽,達到提升溯源能力的效果。
數據產品從可信數據空間流入后的安全防護。
1、可信數據空間運營產生的數據安全防護,如:平臺用戶數據、數據資源目錄數據、數據產品數據、交易數據等。
2、可信數據空間所采集的數據需要進行梳理與分類分級標識,以及數據訪問行為管控。
3、數據產品流出空間后,需具備追蹤溯源能力。
1、對可信數據空間進行數據安全風險評估。
2、對運營方的數據安全防護能力進行考核監督。
進行數據資產梳理,以及數據分類分級、敏感數據去隱私化,避免敏感數據、個人隱私數據等不合規使用,為數據使用權限管控提供基礎
推薦數據安全能力:數據資產梳理、數據分類分級、API接口梳理、數據脫敏
對數據的使用行為進行權限控制與行為監控
推薦數據安全能力:數據庫防火墻、數據庫審計、數據脫敏、API安全審計、API網關、API脫敏
對可信數據空間的數據產品權屬進行標記
推薦數據安全能力:數據全域水印溯源
匯總數據安全能力采集威脅情報統一分析與態勢研判,全局安全事件處置響應,數據安全能力聯防聯動;對可信數據空間進行周期性的全面數據安全風險評估,以發現潛在的風險隱患
推薦數據安全能力及服務: 數據安全管理平臺、數據安全風險評估
從Database到API、從產品到服務,昂楷科技已形成完整的數據安全治理產品矩陣:
發布20余款自主研發的數據安全產品
推出“四核四擴”數據安全服務產品
提供 N+1產品解決方案,覆蓋可信數據空間全鏈條需求
核心產品(N):
統一平臺(1):
可信數據空間的建設,既是國家戰略的落地實踐,也是組織實現數據價值釋放與安全保障協同并進的重要基礎。
筑牢數據安全“地基”,才能讓數據價值在安全圍欄內自由流動,為數字經濟注入強勁動能。